一、管理工程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管理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由原经济管理学院相关专业重组分设而成,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1世纪初期。学院秉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完善育人机制,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
学院建有一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六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顺利通过英国图书信息专业协会CILIP国际专业认证,是江苏省首批A类品牌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1242人,研究生314人。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海内外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97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为100﹪。学院还在海外高校和知名金融机构聘任了多名非全时专家。学院有多名教师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并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层次人才项目。


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学院共计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10余项。其中国家级38项,省部级57项,市厅级54项,横向课题30余项,科研合同经费合计2200余万元;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5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以上论文460余篇,出版专著30本,获各级奖励28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项。学院设有“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 “风险治理与应急决策研究院”、“人才大数据研究院”、 “江苏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省部级、校级高层次科研基地,拥有方向稳定、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学院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氛围浓郁。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贯彻“协同育人、链式融合”理念,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联合知名企业(摩根大通、华为、中兴、苏宁、京东等)实施“产业教授”计划,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及实习实训,构建了市场需求驱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验实习条件。《统计学》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学院建设了《统计学》、《运筹学》、《创新创业基础》、《计量经济学》等在线开放课程,出版教材30余部。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省优秀微课竞赛一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并有20余位教师获得校级以上教学优秀奖。部分毕业生进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学子近年来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学院教师参与指导的“微果驿站”项目荣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院学子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全国三等奖;学院排球队获校排球联赛冠军,学院合唱团获校新年合唱比赛特等奖等荣誉。

国际化建设
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率高,拥有国外学习进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近70%,教师具有国际化视野,教学方法先进。学院广泛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圣约瑟夫大学、英国雷丁大学、荷兰内梅亨大学、法国雷恩商学院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数据与决策分析”国际硕士项目以及多个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拓展了学生出国学习渠道。多名学子到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伦敦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学习深造和交流访学。
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管理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274人,本科生258人,硕士生16人;截至2022年3月1日,本科生去向落实率97.29%,硕士生去向落实率100%,总去向落实率97.45%。
2021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本科生
| 硕士生
|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去向落实率
|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去向落实率
|
258
| 251
| 97.29%
| 16
| 16
| 100%
|
2021届毕业生性别结构

1.本科生

本科毕业生共258人,男生85人,女生173人。生源地前五位省份分别为:江苏省158人,四川省11人、甘肃省10人,贵州省10人,安徽省8人。就业方向为:升学66人,出国(境)12人,选调生2人,公务员4人,新疆西藏基层就业3人,文化体育行业4人,教育培训行业34人,金融行业30人,仓储、邮政行业20人,信息技术20人,创业1人,待就业7人。

国内升学66人,其中56人进入“双一流”大学,占比86.15%。同学们分别进入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升学质量逐年提升。
出国(境)12人,2021届本科生出国(境)率为4.65%;本科生出国(境)留学院校主要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华威大学、悉尼大学等。
2021届毕业生升学高校分布


2.研究生

2021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行业类别
| 人数
|
金融业
| 4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3
|
教育
| 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
|
批发和零售业
| 1
|
三、工作特色
我院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秉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理念,坚持站在讲政治高度推动就业工作,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开展就业指导,知势而为,逆势而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全过程,创新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指导服务,努力构建高质量就业工作新格局。

一、种好地,用好地,落实政、产、教深度融合
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人要管人,制度育人”,创新“学院领导、专职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四位一体工作模式,落实做好责任到区,包干到人,持续推进就业“全院”“全员”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就业创业工作新格局

全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


全院动员发挥学院系、教师作用积极落实“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步走方针。学院召开就业基地建设工作安排布置会议,落实《学院名企就业基地建设方案》要求的相关工作,积极推动就业基地建设。


二、树品牌,强学科,推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学院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开展简历、PPT设计大赛、演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等系列活动,提升同学们的就业核心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等比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视学生技能培训,开展“考公、考编”专题辅导讲座。强化对考研学生复试、调剂工作的领导,举全院之力,给予考研学生在复试、调剂过程中精准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