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子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中获佳绩

作者:时间:2024-09-03点击:

2024521日至23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总决赛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落下帷幕。523日,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国“双法”研究会)主办、中国“双法”研究会低碳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公布了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获奖名单。

2024年(第十届)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自开赛以来,本届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561所高校的17994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学生人数超过47000人,指导教师人数达到19000多人。我校学子在教务处及管理工程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最终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8项,省三等奖7项。

1 2024年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大赛本科生组获奖名单

序号

全部作者

作品名称

指导教师

获奖等级

1

张欣王莺淇沙靖云

An enhanced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based multi-modal integration learning paradigm for carbon market price forecasting

王聚杰

国家一等奖

省一等奖

2

郭文丽李赐喧邓珂王嘉雯

尼亚克昂彼特堡——西藏清洁能源助力者

曹玲

国家等奖

省一等奖

3

胡雨婷林芸颉戴徐阳

双碳目标下西北地区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路径优化——可再生能源与碳负排的权衡

索彩

国家等奖

省一等奖

4

尹瀚琳王雪莹

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的共舞——太阳能发电的“数字翅膀”

熊萍萍梁开荣

省二等奖

5

柳廷

技高一筹,能源自减?——来自中国和印度微观企业数据的证据

张三峰

省二等奖

6

池运莲杨冯辉石春梅

供应链金融下如何防范绿色信贷中的“漂绿”行为——基于政府规制的演化博弈分析

李琰

省二等奖

7

张梦芝吴宇姗范心洁

Encouraging or Inhibiting: Can Analyst Attention Reduce Corporate Greenwashing Behavior?

何文剑

省二等奖

8

华芸菲胡陈颖岳乙方静

双碳背景下企业绿色转型探究新视角——绿色债券是“贴标绿”还是“实质绿”

崔海蓉

省二等奖

9

马彬城李冰燕吴仪曹琳赟

关键矿产品贸易竞争结构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以锂为例

江美辉

省三等奖

10

王依冉牛文瑞王俊沈夏冰雪

基于深度学习的我国区域碳市场交易价格波动及预测研究

孙菲菲吴中明

省三等奖

11

罗洋洋

张佳怡

能源金融分数阶灰色预测及消耗行业关联分析

闫书丽孙菲菲

省三等奖


2 2024年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大赛研究生组获奖名单

序号

全部作者

作品名称

指导教师

获奖等级

1

吴雪平、韩永成、谢子安

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能源消耗的影响机制与研究

张三峰

国家一等奖

省一等奖

2

周念池、吴天祺

政府数字化转型驱动城市绿色发展研究——以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为例

韩会朝

省一等奖

3

唐玉静、张景蕊、曹伟

能源价格扭曲与居民消费

武良鹏

省二等奖

4

尚昱竹、姜跃驰、张晓燕、周畅

Distributing solar photovoltaics alleviates the rural residential heating burden in Northern China

汪峰

省二等奖

5

朱玥、李亚楠、葛宇辰、王瑞聪

用能权交易政策下高碳企业的低碳化转型机制

彭本红、江民星

省二等奖

6

徐男杰

“一带一路”能源项目投资风险识别及防范的多案例分析:基于扎根理论和WSR方法论的整合框架

彭本红

省三等奖

7

李福安、焦孜、曾诚、王宇恒

The Impac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Green Economy and its Spatial Effect

王利辉

省三等奖

8

司玉梅、葛榛子、岳以天、阮金月

Inequality in Household Carbon Footprints: Sour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汪峰

省三等奖

9

韩乐乐

环境税能否促进工业企业绿色转型?

程中华

省三等奖

        

       本项赛事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国“双法”研究会)主办、中国“双法”研究会低碳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大赛在全国大学生中倡导关注能源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应低碳时代高校及能源部门对能源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大学生能源分析、能源数据处理、能源结构优化的能力,加强创新思维意识,助力推进能源现代化改革。